译文
故乡园子里的小路旁已经开出了菊花,一夜之间白霜从天而降落在花上。
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
注释
故园:古旧的林苑,也借指故乡。
三径:借指归隐者的家园。
幽丛:幽幽的花丛,这里指菊花。
玄霜:这里指霜。
篱落:即篱笆。柳宗元《田家》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篇,不饰以繁复的意象,而是呈现出一派清新淡雅之风,诗意直白而不失深邃。诗人巧妙地以菊花自喻,运用了传统诗词中“香草美人”的笔法,赋予了菊花更为丰富的象征意义。
诗的首联便轻轻勾勒了故园里菊花悄然绽放的画面,它们并非炫耀张扬,而是以一份淡然的姿态,静静地吐露芬芳。颔联更是巧妙地描绘出菊花那仿佛一夜间经霜而落的美丽景象,如同自天而降的仙子,尽显其高洁而不凡的品性。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情怀。颈联中的“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想必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他们如同篱笆下的菊花,虽然身处僻静之地,却能从秋风的吹拂中感受到岁月的变迁,
《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寄兴。首联描写故园中菊花淡放的情形;颔联写它像是一夜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在淡然中凸现其品质;后二句则由菊花联系到自己。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全诗没有艰涩的意象,语言清新淡雅、浅近直白。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弟子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