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两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璇琮主编,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24页
2、 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编,中国古代文学题解大全:第三编名篇名句简析 上册,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第44页

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刘桢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中,他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 易健贤.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刘桢和他的诗歌创作.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33

简析

  《赠从弟·其二》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运用比兴之法,借吟咏松柏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以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旧题苏武诗

佚名 佚名〔两汉〕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鹄歌

刘弗陵 刘弗陵〔两汉〕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
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万年教子

班固 班固〔两汉〕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