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与蚓
薛福成〔清代〕
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蚓匿穴怒,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蚣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蚓遂渐拔其足,阅一时许,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选自《庸庵笔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条蜈蚣盘旋在蚯蚓洞穴的上方,蚯蚓藏在洞里面,突然探出头咬拔掉蜈蚣一只脚。蜈蚣发怒想钻进洞里,但蚯蚓洞太小蜈蚣不能容身,正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进去的时候,,蚯蚓又乘其不备拔掉它一只脚。蜈蚣更加愤怒却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守在洞口不肯离开。蚯蚓于是逐渐拔掉蜈蚣的所有脚,经过一个多小时,虽然蜈蚣没有死但也不能动弹,横躺在地上,就像冻僵的蚕一样。于是蚯蚓毫无顾忌地钻出洞口,咬开蜈蚣的腹部吃了蜈蚣。
注释
匿:隐藏。
欲:想要。
彷徨:来回地走而不前进。
去:走。
旋绕:环绕。
阅:经过。
公然:公开
童趣
沈复〔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