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李世民〔唐代〕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骑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满山遍野驻扎了千军万马。
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昨天的战争必将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注释
慨然:长叹的样子。
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
济世:济世救民。
邀名:争名夺利。
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
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
旂(qí):即“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还陕述怀》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创作的篇章。作者回忆当年自己慷慨抚剑,举义起事,济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以及在陕地进行的激烈战斗,抚今追昔,因作此诗,以抒豪情。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
2、 褚为强.唐太宗诗文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8-12

赏析

  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还陕述怀》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诗的首联说流血牺牲都是为了“济世救民”;中间三联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末联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构思精缜,音韵铿锵,透露出诗人的战争观,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97篇诗文 ► 10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王维〔唐代〕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路难三首

李白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白雉 一作:白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