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两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三、一词多义

①学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
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展开阅读全文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他人以后才能知道哪里有困惑。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虽:即使,虽然。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教:把知识或技能传

展开阅读全文 ∨

文中“教”“强”两字的读音争议

  在统编语文中,同学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错别字”、描述不一致的前后文、与自己认知不符的描述,从而感到疑惑。人民教育出版社统计了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27个“错误”,进行一一解答。此处只摘抄与本文有关内容:

  1、第119页,《虽有嘉肴》中“教学相长”的“教”应该读jiāo还是jiào?

  答:应该读jiāo而非jiào。文中“教学相长”的“教”是承上文“教然后知困”而来的,读音应当与之相同。而“教然后知困”的“教”的意思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故而应读jiāo;读jiào则是“教导,教育”这样更加上位、更加宽泛的概念。至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教(jiào)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学记》。这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全文虽篇幅极短,然其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深刻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留田行

佚名 佚名〔两汉〕

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
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今日良宴会

佚名 佚名〔两汉〕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轗轲 一作:坎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司马迁 司马迁〔两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憋,可克也。”勾践曰:“善。”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五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唯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入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